首页>>百科常识

古代名将有哪些?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古代名将排行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名将有哪些?(古代名将有哪些他曾经干过哪些队伍取得过什么)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代名将有哪些?

古代名将有关羽、张飞、岳飞、徐达、周瑜等。 1、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小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 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参与**黄巾起义,跟随刘备颠沛流离。雄壮威猛,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 2、张飞 张飞(?—221年),字翼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3、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今河南省汤*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4、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元朝的统治。 5、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古代名将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将军?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排名第十:萧摩诃。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名将,当年抵御北齐军时,身边人不慎被包围,萧摩诃单人独马,朝天嘶吼一声便立马冲进敌阵,所向披靡,最后逼得北齐军不得不后撤,因此也有“千闻不如一见”的名头。 排名第九:薛仁贵。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一代猛将,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薛仁贵脱帽退万军、三箭定天山,还有冲入高惠真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所向无敌,敌尽披靡却走等著名事迹,将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将之一,是最合适不过了。 排名第八:尉迟敬德。隋末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随李世民多年,不仅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统一战争,还曾一*将骁将单雄信挑下马,勇冠三军。 排名第七: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未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后又有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绩,他麾下的岳家军更是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此等气节令人佩服至极。 排名第六:冉闵。曾是建节将军,后又成冉魏政权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数从征伐,屡立战功,但现在讲历史几乎很少有人提冉闵,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屠胡令”。但那时候五胡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无数。 排名第五:夏鲁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以骁勇闻名天下,曾在护卫庄宗时独杀百余人,还生擒王彦章,平生战功无数,也是一代猛将。 排名第四: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战中,单骑入敌阵,杀敌数百,可以说是稳坐南宋单骑杀敌第一名。后进兵临颍,又杀金军二千余人,最后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他曾在鄱阳湖亲手击杀数百敌,又射中敌将,七战七胜,还单骑斩了李二手下猛将韩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不愧为古代十大猛将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兴。宋朝名将,他曾单骑入贼军,出没数次,身带数箭,还杀数百人生擒贼首而回。后来金人以铁骑进,兴麾兵力战,姚兴又手杀数百人。连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排名第一:项羽。西楚**的名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而他的勇猛事迹已经都快被世人说上千百遍了,所以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而这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中“第一”的名头,他自然是当得起的。

中国古代攻城数量前五名将大排名?

郭侃战绩没问题。但他知名度不高。我原来看成吉思汗传记,看到里面有郭宝玉。后看蒙古用兵之谜,蒙古吃南宋部分。看到有郭侃。我总觉的,郭侃与郭宝玉或许有啥关系。姓郭的也不多。何况在蒙古人的队伍里面。后查了下。原来郭宝玉是郭侃的爷爷。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将军?

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十大名将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名将**之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等等。

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

这个人叫做**之。

**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孔,马非所便”,因此**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

**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

随即,萧衍任命**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之这个名字。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2楼

公元527年,**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都是精锐,不易取胜。**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

“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扰,**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听到先头**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照样**,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口上:他率领近卫**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3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载:**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在洛阳附近*扰,**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之**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之的**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之**把上百万的尔朱荣**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之准备指挥**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

这是**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之劝降。**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敢去和**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1、项羽: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并留下了“匈*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查看更多 3、卫青: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查看更多 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查看更多 5、孙膑: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查看更多 6、韦睿: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7、周瑜: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0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8、徐达: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 9、郭子仪: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10、李牧: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排行 哪个名将位列第一位

伍子胥,白起,李牧 ,王翦,项羽,霍去病,卫青,郭子仪,徐达

中国古代100大名将

  1 磻溪垂钓----吕尚(西周)

  2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3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4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5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6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7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8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9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10 肉袒负荆----廉颇(战国)

  11 坑弃万军----白起(战国)

  12 登墵拜将----韩信(西汉)

  13 细柳式车----周亚夫(西汉)

  14 鸿门闯宴----樊哙(西汉)

  15 冥山射虎----李广(西汉)

  16 钳徒论相----卫青(西汉)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汉)

  18 高平斩使----寇恂(东汉)

  19 荒亭进粥----冯异(东汉)

  20 受檄击郾----贾复(东汉)

  21 无终夺军----吴汉(东汉)

  22 宫台望战----耿弇 (东汉)

  23 冰合滹沱----王霸(东汉)

  24 城门断限----臧宫 (东汉)

  25 雅诃投壶----祭遵 (东汉)

  26 聚米为山---- 马援 (东汉)

  27 疏勒拜泉----耿恭(东汉)

  28 投笔封侯----班超(东汉)

  29 酹酒还金----张奂 (东汉)

  30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31 祁山伐魏----诸葛亮(三国)

  32 水淹七军----关羽(三国)

  33 当阳退敌----张飞(三国)

  34 截江救主----赵云(三国)

  35 智灭三帅----姜维(三国)

  36 合肥陷阵----张辽(三国)

  37 牙门建纛----典韦(三国)

  38 街亭绝汲----张郃(三国)

  39 *平凿险----邓艾(三国)

  40 赤壁纵火----周瑜(三国)

  41 神亭搏战----太史慈(三国)

  42 酎酒厉兵----甘宁(三国)

  43 火焚连营----陆逊(三国)

  44 轻裘缓带----羊祜(西晋)

  45 铁锁沉江----王浚(西晋)

  46 冢闲埋肉----周访(西晋)

  47 宫台运甓----陶侃(东晋)

  48 长桥搏蛟----周处(东晋)

  49 蒙冲溯渭----王镇恶(南北朝)

  50 唱筹量沙----檀道济(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北朝)

  52 观矛折树----羊侃(南北朝)

  53 齐镳射猎----杨大眼(南北朝)

  54 射还赏格----韦孝宽(南北朝)

  55 岐亭攻栅----杨素(隋)

  56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57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58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59 对开幕府----柴绍(唐)

  60 殿前夺矛----尉迟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62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63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64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65 杀妾飨士----张巡(唐)

  66 射 员嬖?---南霁云(唐)

  67 雍邱固守----雷万春(唐)

  68 火焚攻具----韩游櫰(唐)

  69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70 披心示贼----马燧(唐)

  71 隧陷云梁---- 氍{(唐)

  72 锦裘督战----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城出击----石雄(唐)

  75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十国)

  76 棘林赤足----王彦章(五代十国)

  77 锤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国)

  78 焚香禁杀----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关----狄青(北宋)

  80 单骑赴州----宗泽(北宋)

  81 注水冰城----杨延昭(北宋)

  82 水战杨么----岳飞(南宋)

  83 桴鼓助战----韩世忠(南宋)

  84 点军纵鸽----曲端(南宋)

  85 回军斩将----伯颜(元)

  86 里门举狮----史弼(元)

  87 伏阶称罪----徐达(明)

  88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89 威慑婺州----胡大海(明)

  90 杀虏焚辎----李文忠(明)

  91 白石济师----沐英(明)

  92 立斩三酋----沈希仪(明)

  93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94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95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96 督师御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尧(清)

  98 金阙奏凯----左宗棠(清)

  99 断锁横江----彭玉麟(清)

  100 扬旗贼溃----鲍超(清)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古代名将有哪些?

标签:宠物爱好